北京市老龄办老年精神关爱项目专家研讨工作会召开
 
        为落实老年精神关爱项目,2016年1月6日,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项目组邀请项目参加单位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负责人和本市精神卫生、心理学有关领域专家共12人(参会人员21人),一同就落实老年精神关爱项目工作进行研讨。会上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贾培旗副会长围绕项目意义和工作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该项目是北京市老龄委组织开展的品牌项目,以老年人身心健康为重点、精神快乐为取向,创造性地在舆论宣传、关爱方式、非物质精神服务产品提供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旨在通过项目组建一支专业的社区老年心理辅导与慰藉工作队伍,对低保、重点优抚、孤寡、独居、“失独”、空巢、残疾等重点困难老年人提供精神关爱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专家们指出认知功能是人类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它在觉醒状态下时刻存在,包括从简单对自己和环境的确定、感知、理解、判断到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等,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认知功能缺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认知功能缺损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项目预实验29个街道居委会275062名65岁以上老年人调查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 严重者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缺损率为8.8%。2004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1%,近20年三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水平相对稳定, 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由此可见,在北京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缺损率已经接近9年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说明认知功能的衰退符合年龄增长规律。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说明,文化、年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单独起作用的,年龄越大认知功能越差,文化程度越低,认知功能越差。这提示,应多关注年龄大的、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创造更多的条件,避免认知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增加家庭社会负担。
       会上专家们指出北京社区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比较突出。脑卒中和冠心病是老年人有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有脑卒中的老年人有焦虑情绪的机会是没有脑卒中老年人的1.9倍,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有焦虑情绪的机会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的老年人生命质量也会降低。存在抑郁情绪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老年人存在着发展成抑郁障碍的高风险。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大量的社会成本,抑郁症的预防在减少新病例出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老年人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18.5%,抑郁情绪的检出率要高于焦虑情绪的检出率,老年人年龄越大,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越高说明抑郁情绪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干预重点。
       不同年龄老年人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显著,年龄越大,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不同养老形势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性差异,个人独居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最严重,这可能和社会支持较别的老年人少等有关。由此可以针对特定老人重点做好预防工作。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各种慢病在影响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 也影响其心理健康,患慢性病越多, 焦虑和抑郁情绪合并率越高,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也越严重。
专家们认为:社区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两种负性情绪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行为, 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应大力开展老年人群的精神卫生宣教工作,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需求, 使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会议认为该项活动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技术标准为项目评估量表设计出发点: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粗筛,对老年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情感状态粗筛阳性且老年人抑郁评分大于15分。提示患有老年抑郁,需转院精神心理科诊治。小于15分的除观察外3月后要重复检查。对有抑郁倾向的老年人应尽量了解心理问题背后可能的家庭和个人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节。这是工作的基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项目是进一步增强我市全社会老年精神关爱理念,完善城乡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服务体系和为老志愿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并建议项目应坚持政府关爱为主导,社会关爱为主体,社区关爱为重点,家庭关爱为基础,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社会化、制度化和持续化,促进区域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开展。坚持一般服务和专业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精神关爱服务。
       最后会议决定,于1月14日举办项目启动会暨心理辅导与慰藉工作专业人员培训班,对西城、朝阳、海淀等三个区遴选出的120名有心理卫生专业背景的志愿者进行培训。以便之后围绕项目任务,对以上三个区的300名老人开展心理健康问题和认知损害早期识别简易筛查和评估服务,然后开展‘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提供四次居家护理、心理辅导和康复等干预服务。三个区在3月20日完成各自的结题小结。市项目组在3月31日前完成项目结题工作。
       专家讨论通过了项目使用的认知识别、生活幸福指数等5个评估量表。并委托海淀区将其装订成工作手册。